banner
Yuuna

Yuuna

新的尝试……
在过去对于博客有过许多尝试,但总觉得各有各的痛点,这次发现 xLog,准备开启一次新的尝试。 目前姑且将过去心理学整理的一些知识点进行了导入,之后也许会记录一些生活或学习相关吧。
视觉现象-明度
1. 明度 (1) 明度与视亮度。 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 一般来说,光线越强,看上去越亮;光线越弱,看上去越暗。 大多数光线是由物体表面反射后进人眼睛的,而不是直接从光源来的。 因此,明度不仅决定于物体照明的强度…
视觉的含义及生理基础
(一) 视觉的含义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 380~ 780nm 的电磁波,又叫光波。 (二) 视觉的生理基础★★ 1. 折光机制 (眼球) 眼球包括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其中眼球内容物 (晶体、 房水、玻璃体) 和角膜是屈光系统。 2. 感觉机制 (视网膜) 视网膜包括棒体细胞和…
感觉现象
1. 感觉对比 不同性质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视觉对比的现象包括明度对比和颜色对比两种。其他感觉也都有对比的现象。 两种刺激同时作用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相继作用形成的对比叫继时对比。 2. 感觉适应 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测量
1. 感受性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表示,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的关系。 2. 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阙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觉阈限表示的是绝对感受性。 3. 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1. 过滤器理论 (1) 提出者:布罗德本特。 (2) 理论观点: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度的,信息进人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其他信息被阻止而消失了。过滤器的工作方式是全或无的。该理论又叫…
注意的品质
(一) 注意广度 1. 含义 注意广度 (注意范围) 是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一般人的注意广度是 7+2 个单元 (组块)。 2. 影响因素 (1) 对象的特点:注意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整齐、颜色越接近、越有内在联系,注意的广度就越大。 (2) 活动任务…
注意的种类
1. 根据意志努力的程度分为 (1) 不随意注意。 ①含义。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②引起原因。 A. 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 B. 个体状态:个体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经验等。 (2) 随意注意。 **①含义…
睡眠与梦
1. 睡眠 睡眠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它并不是完全失去意识,而是和觉醒对立的一种意识状态。 (1) 睡眠的阶段。 个体在清醒状态下脑电波是高频低幅的 β 波 (14-30Hz),安静时脑电波是 a 波 (8~13Hz)。个体在睡眠过程中脑电波从高频低幅向低频高幅变化,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意识的种类
1. 非意识过程 有一类活动在非意识的范围内,很少进人意识。 例如:血压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监控,觉察着我们生理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而我们本身并不能觉知。但是某些时候,一些通常是非意识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例如:通过练习来有意识地控制个体呼吸的模式。 2. 无意识 无意识是相对意识…
脑机能学说
(一) 定位说 脑功能定位说认为,人的心理功能是和脑的某一特定部位有关的。 **1.**定位说始于 18 世纪德国的加尔和斯柏兹姆的颅相学,即某人有某种特点,他的大脑结构就会有相应的特点,并反映到颅骨上。颅相学缺乏科学根据,但是启发我们:大脑的功能是分区的。 **2…
大脑皮层及其技能
(一) 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1. 视觉区:** 位于枕叶的枕极,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此区受损,即使眼睛功能正常,人也将完全丧失视觉而成为盲人。 **2. 听觉区:** 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此区受损,即使双耳功能正常,人也将完全丧失听觉而成为全聋。 **…
突触&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
突触是一个神经元 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 1. 组成 突触包含三个部分:突触前成分 (轴突末梢的球状小体)、突触间隙 (一个神经元末端与另一神经元始端间的缝院) 和突触后成分 ( 树突末梢或胞体内的一定部位)。 2. 分类 (1) 兴奋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
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 1. 组成 神经元由胞体 (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胞体的功能是整合神经冲动;树突较短,其功能是接受神经冲动,再将冲动传至细胞体;轴突较长且一个神经元仅有一个轴突…
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1.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2. 研究对象:人格 3. 研究方法:整体分析、个案研究、现象学 4. 主要观点 (1) 人性观: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性的显著特点是 “持续不断地成长”;认为人性是自主的,是能进行自我选择的;把人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2…
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
格式塔心理学 1.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科勒、考夫卡 2. 研究对象:意识、认知现象(知觉、学习、思维等) 3. 研究方法:实验法 4. 主要观点 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格式塔” 是德文 “完整” 的译音,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
构造主义心理学 1.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 研究对象:直接经验(意识) 3. 研究方法 实验内省法,即在精确的实验条件下,准确地观察并描述心理状态。 4. 主要观点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测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相关法
测验法是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1. 基本要求 (1)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一个侧颜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程度。 (3)标准化:编制心理量表的过程和施测过程要系统化、科学化,对结果的解释也要严谨、客观、科学。 2…
Ownership of this blog data is guaranteed by blockchain and smart contracts to the creator al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