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注意廣度
1. 含義
注意廣度 (注意範圍) 是在同一時間內,意識所能清楚把握的對象的數量。一般人的注意廣度是 7+2 個單元 (組塊)。
2. 影響因素
(1) 對象的特點:注意對象越集中、排列越整齊、顏色越接近、越有內在聯繫,注意的廣度就越大。
(2) 活動任務:活動的任務要求越多、越複雜,注意的廣度就越小。
(3) 個人知識與經驗:個人的知識越豐富、經驗越多,注意的廣度越大。
(二) 注意穩定性
1. 含義
注意穩定性是對選擇對象的注意能穩定地保持多長時間的特性。
2. 影響因素
(1) 人的主觀狀態:明確的目的性、高度的責任感、堅強的意志,以及對事物的濃厚興趣等都會增強注意的穩定程度。
(2) 注意對象的特點:內容豐富的事物要比單調的事物更容易保持注意的穩定,活動空化的事物要比固定的事物更容易保持注意的穩定。
3. 注意分散 (分心)
與注意穩定性相反,即注意離開了心理活動所要指向的對象,而被無關的對象吸引的現象。
4. 注意起伏 (注意動搖)
注意在短暫時間內的起伏波動,由感受器的局部適應,以及機體生理變化的節律而引起,注意的起伏在任何一個比較複雜的認知活動中總是要發生的。
(三) 注意分配
1. 含義
注意分配是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於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對象,同時從事幾種不同的活動的現象。
2. 影響因素
(1) 同時進行的幾種活動的熟練度或自動化程度:如果人們對這幾種活動是非常熟練的,甚至已經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那麼注意的分配就容易;反之,則較困難。
(2) 同時進行的活動的性質和內在的聯繫:一般來說,注意分配在幾種動作技能上比較容易,而分配在幾種智力活動上就比較困難。
(四) 注意轉移
1. 含義
注意轉移是由於任務的變化,注意從一種對象轉移到另一種對象上的現象。
小貼士:
注意轉移與注意分散的區別在於,注意轉移是主動的。
2. 影響因素
(1) 原有注意的緊張度:緊張度越大,轉移越困難,越緩慢。
(2) 新事物的性質:吸引力越強,越符合需要和興趣,轉移就越容易,越迅速。
(3) 個人固有的神經類型和習慣。
小貼士:
「注意的品質」與「注意的種類」在知識上是有部分重疊的,這是教材不同所導致的。
「注意的品質」是在梁寧建的《心理學導論》一書中,「注意的種類 (根據注意的品質)」是在彭聃齡的《普通心理學》一書中。學習的時候不必紐結。這個知識點,既可以歸為注意的種類,也可以歸為注意的品質。
同時,也提醒我們,考研的教材僅僅是個「參考」,學習的知識量大,核心在於「抓大放小」、「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