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Yuuna

Yuuna

睡眠與夢

1. 睡眠

睡眠是意識的一種形式,它並不是完全失去意識,而是和覺醒對立的一種意識狀態。

(1) 睡眠的階段。

個體在清醒狀態下腦電波是高頻低幅的 β 波 (14-30Hz),安靜時腦電波是 a 波 (8~13Hz)。個體在睡眠過程中腦電波從高頻低幅向低頻高幅變化,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①第一階段。

A. 腦電變化:混合的頻率,頻率和振幅都較低。

B. 持續時間:10 分鐘。

C. 主要特點:在這個階段處於淺睡階段,身體放鬆,呼吸變慢,容易被外部的刺激驚醒。

②第二階段。

A. 腦電變化:偶爾出現睡眠錐 (短暫爆發的高頻高幅的腦電波)。

B. 持續時間:20 分鐘。

C. 主要特點:個體較難喚醒。

③第三階段。:

A. 腦電變化:頻率變低、波幅變大,出現 δ 波,有時會出現睡眠錐。

B. 持續時間: 40 分鐘。

C. 主要特點:肌肉逐漸變得更放鬆。

④第四階段。

A. 腦電變化:持續低頻高幅的 δ 波。

B. 主要特點:深度睡眠階段,個體肌肉進一步放鬆,身體各項指標都變慢,有時發生夢呓、夢遊、尿床等。

第三和第四階段的睡眠稱為「慢波睡眠」。

⑤快速眼動睡眠階段 (REM 階段)。

出現像清醒狀態下的高頻低幅的腦電波,眼球轉動、夢境往往是在這個階段出現的。

(2) 睡眠階段的規律。

①一夜:前四個階段總共持續 90 分鐘左右,此後便進人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第一次僅持續 5~10 分鐘,此後出現的時間越來越長,最後一次長達 1 小時。而第三和第四個睡眠階段在黎明時會消失。

②一生:嬰兒的快速眼動睡眠時間非常長,隨著年齡的增長,快速眼動睡眠時間逐漸縮短,老年人每晚睡眠中的快速眼動睡眠時間非常少。

(3) 睡眠的功能。

①功能恢復理論認為,睡眠可以使身體和大腦得到休息,以恢復其功能。但實驗證明,睡眠的時間是可以通過訓練縮短的,關鍵是提高睡眠質量,增加深度睡眠的比例。

②生態學理論從生物進化的角度出發,認為睡眠是為了減少能量的消耗和避免受到傷害。

2. 夢

夢剝奪的實驗證明,做夢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現象,刺奪夢對心理和生理機能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1) 夢的解釋。

①精神分析的觀點。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和榮格等人認為,夢是潛意識過程的顯現,是通向潛意識最可靠的途徑。

或者說,夢是被壓抑的潛意識衝動或願望以改頭換面的形式出現在意識中,這些衝動和願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擊本能的反映。夢實際上是個體的一種象徵含義,可以分為顯性夢境和隱性夢境。顯性夢境是在回想時能夠說出夢的內容,隱性夢境是蘊含於顯性夢境中的夢的含義。佛洛伊德還認為,夢並不是無意義的、雜亂無章的,夢代表了個人某些願望的滿足,即潛意識慾望的要求和衝突,因此是有意義的,也是具有獨特價值的。對夢的加工方式有壓縮、轉移、象徵化和再度修飾。②生理學的觀點認為,夢是個體對腦的隨機神經活動的主觀體驗。

③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認為夢擔負著一定的認知功能,在睡眠中,認知系統仍然對存儲的知識進行檢索、排序、整合、鞏固等。

(2) 夢的特點。

霍布森等人的研究認為,夢具有認知的不確定性、夢境的不協調性和不連續性,而且主要是夢境的不連續性。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