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規律性的方法。
例如: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可以了解其注意的穩定性、情緒狀態等特徵。
1. 適用範圍
(1)對所研究的對象無法加以控制。
(2)在控制條件下,可能影響某種行為的出現。
(3)由於社會道德要求,不能對某種現象進行控制。
2. 優點
(1)適用範圍較大。
(2)簡便易行。
(3)對被觀察者的行為進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資料。
(4)被觀察者處於自然狀態,所的材料比較真實。
趙氏口訣:大撿一針
3. 缺點
(1)存在偶然性,不能揭示因果關係。
(2)難以進行重複觀察,觀察的結果也難以進行檢驗和證實。
(3)得到的結果難以進行精確分析。
(4)由於對條件未加控制,觀察時可能出現不需要研究的對象,而要研究的現象卻沒有出現(難以控制目標現象的出現)。
(5)觀察容易「各取所需」,即觀察的結果容易受到觀察者本人的興趣、願望、知識經驗和觀察技能的影響。
趙氏口訣:不因果、不重複、不精準、不控制、各取所需。
實驗法是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
小貼士:
實驗法和觀察法的區別:實驗法中,研究者可以干預被試的活動,系統地操縱自變量,控制額外變量,創造條件使心理現象得以產生並重複出現。
1. 分類
(1)實驗室實驗:借助專門的實驗設別,在對實驗條件嚴格控制的情況下實施。
(2)自然實驗(現場實驗):在人們正常學習和工作的情境中進行,對實驗條件進行適當的控制。
2. 優點
(1)可以揭示因果關係。
(2)可重複、可檢驗。
(3)數量化指標明確。
趙氏口訣:可因果、可重複、可檢驗、數量化。
3. 缺點
(1)主試效應:研究者的期待和態度等可能會對實驗產生影響。
(2)被試效應:被試意識到自己正在接受實驗,可能干擾實驗結果的客觀性。
(3)對於複雜行為無法測量。
(4)不適用於探索性研究。
趙氏口訣:主被不複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