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主義心理學
1. 代表人物:冯特、鐵欽納
2. 研究對象:直接經驗(意識)
3. 研究方法
實驗內省法,即在精確的實驗條件下,準確地觀察並描述心理狀態。
4. 主要觀點
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的意識,即對直接經驗的覺知。
分析意識的內容,並找出意識的組成部分,以及如何連結組成複雜心理過程的規律。
從意識經驗的構造來說明整個人的心理,只看重意識的成分,而不管意識內容來的來源、意義和作用。
認為構成人的心理世界的基本成分有:感覺(知覺的元素);表象(觀念的元素);情感(情緒的元素)。
5. 歷史評價
(1)貢獻。
使心理學擺脫了哲學的束縛,開創了現代心理學,並為其發展奠定了基礎。
趙氏口訣:擺脫、開創、奠基
(2)局限。
①研究內容狹窄、脫離實際。
②把心理簡單分解為各個元素,割裂其整體性。
③過於主觀、可重複性差,許多高級心理現象難以通過內省進行研究。
趙氏分析:對象、觀點、方法。
機能主義心理學
1.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爾
2. 研究對象:意識的作用和功能
3. 研究方法:客觀觀察法、實驗內省法
4. 主要觀點
機能主義主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具有適應性的心理活動,強調意識活動在人類有機體的需要與環境之間起重要的中介作用,把意識看成是川流不息的過程。
機能主義的特點:
(1)反對把意識分解為感覺、感情等元素,主張意識是一個連續的整體。
(2)反對把心理視為一種不起作用的副現象,強調心理的適應功能。
(3)反對把心理學只看作一門純科學,重視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4)反對把心理學局限於對正常人一般心理規律的探索,主張把心理學的研究範圍擴大到動物心理、兒童心理、教育心理、變態心理、差異心理等領域。
5. 歷史評價
(1)貢獻。
①開創了美國的科學心理學。
②促進了心理學分支學科的發展。
③推動了心理學的廣泛應用。
趙氏口訣:創美、促分、推用
(2)局限。
①意識管的矛盾傾向。
②生物主義的傾向。
③外在目的論和神秘主義傾向。
趙氏口訣:神外醫生
行為主義心理學
1. 代表人物:華生、斯金納、班杜拉
2. 研究對象:行為
3. 研究方法:實驗法
4. 主要觀點
行為主義產生於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發表《行為主義者眼中的心理學》,宣告了行為主義的誕生。該流派觀點具有以下特點:
(1)反對研究意識,主張心理學應當研究行為。
(2)反對內省,主張使用實驗方法。
(3)反對行為的遺傳決定論,強調環境的作用。
行為主義認為:心理、意識和靈魂是主觀的東西,不可捉摸,又不能觀察、測量和證實,作為研究對象,永遠不可能躍身科學之列;心理學家需要研究的只有那些可以被觀察、遇見、最終可以被科學工作者控制的行為。
5. 歷史評價
(1)貢獻:行為主義的誕生,在世界各國的心理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反響。其強調的用客觀方法研究可以觀察的行為,對心理學走上科學道路有積極作用。
趙氏口訣:反響、客觀、科學
(2)局限:主張過於極端,不研究心理的內部結構和過程,否定研究意識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學的健康發展。
趙氏口訣:極端否定限制